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蔡國強 ✐ 我是這樣想的


  
藝術本來就是寂寞和脆弱的,所以才真實可信

看完這本書,還真的徹底植入了對蔡國強的思考脈絡的一絲了解,就像書名所說的 - 我是這樣想的,且有些觀點在我閱讀後,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不能想要改變大自然」- 正確的方向與目標

蔡國強運用風水闡述人生觀,形勢宗的風水概念道出,人應該要順應自然,決定一個方向,並在這個方向上長期地前進與經營,只要確認目標是對的,在對的方向上去運作,就不須執著於細瑣的事物,因為就如大自然有它的節奏一般,挫折、失敗只不過是一個猶如新陳代謝,大自然的一個循環;人應該與大自然有所呼應,去理解大自然,當走不下去停頓的時候「代表現在需要休息一下」,不須執著於一時的失落!這觀點讓我體認,在處理事物上要懂得不疾不徐,順應事物它的循環道理,凡事有起必有落,應減少得失心去看待一切,這道理真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我總是對待事物有著求好心切的想法,老是無法將眼光看得遠、想的長久,蔡國強運用風水的這一說,讓我有思考脈絡可及時提醒自己,大自然的因果相循環這個一直存在的道理,其實也可以運用於人在執行事物的身上,沒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一時的,目標是最難確立但也是最重要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讓一切的進行在正確的軌道上,就可減少對於瑣碎的執著。

而確定目標、認識與了解自己,這點蔡國強在年輕時就切確的有想法,他不想當一個上班族,過著規律的生活,他知道他要的是對時間的自由掌控,「時間在生命中自己控制的重要性」是他在就學階段就秉持的觀念,他確切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妥協與不妥協,例如在藝術創作上,他有他的一套工作方法:「避免疲勞」,因為他了解自己疲勞了會煩,煩了之後作品會不好,且不能認為什麼都是自己最行,要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別人又可幫我什麼忙,彼此的力量加起來才是最好的,這些觀念皆影響了他後續藝術創作的品質與對工作室管理與經營的方法。

他認為:「好的藝術家不是教育的結果,好的藝術家就像好的野獸,他們知道該躲在樹林裡的哪的角落,才能捕捉到好的獵物並且不讓獵物察覺」。

推新出陳」- 文化與藝術的關連

蔡國強的靈感資源 - 「推新出陳」,強調我們是有限的」,生活模式、文化背景、所處的世代等,都是有軌跡的。故他將他生長背景所學到的文化概念融入他的創作與思緒,如馬克斯主義的影響、思考是辯證法的概念、毛澤東「造反有理 不破不立」等,內化成自己的創作語彙,蔡國強運用「辯證法」反覆呈現與檢討在微妙的心裡往返中,總覺得自己的作品永遠有不足之處。

思考是辯證法的概念 - 馬克思的思想受黑格爾辯證論的影響,一同認為萬物皆由演變而成。但不同於黑格爾的唯心論點,馬克思的思想比較偏向科學化的唯物思考模式。兩個論點最大的差異在於對物質與意識的看法, 唯心論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唯物論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人在週遭所遇到的事物,決定了人對物質的定義,人通過自己的物質實踐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自身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得到改造,獲得自己的新的質量和素質,在此不特別去探討這兩種理論。但唯物主義本身並沒有討論如何來描述所謂的「物質實體」,且在現今科技發達的社會,物質的虛擬化,網路的風行、時尚產物的名詞、品牌決定價格的模式,物質已經奴隸人類的意識,人一再追求與盲目,減少去認識「人」真正的確切需求,相信馬克思的思想對現今社會現象,有提供思考與辯證的研究主題,難怪.....全球研究馬克斯主義的影響的人這樣多,研究 國父 孫中山 先生的三民主義的人偏少數。

而我大學時期就強烈認為,三民主義是烏托邦的思想,一個理想國、不切實際的世界大同,相較於中國大陸的藝術家受馬克斯主義的影響,在我高中時期台灣的教育,遵從的是三民主義的背誦,且在近幾年也不在背誦了,也不著重於這塊,改成增加台灣本土的文化題材,教材順應時代編改次數,我已經不想再去探究,但這個改變雖繁雜、困難、內容有爭議與須改進的地方,但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台灣人民應該需要有文化根可探詢,尤其針對這個七八年級生的世代,我們不再是知道我的祖先從哪移民過來、不再是老蔣時代有反攻大陸的目標可依循、不再是看到中國山水畫就認為是我繪畫美感的絕對文化依據,有點像浮萍一般,會有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感受,國家的立場、民族的認定、人民的向心力,再再考驗著台灣這個新世代。相較於蔡國強對於東方哲學與文化的自信,台灣藝術家的文化立足點是個藝術家須追尋的重要課題。


民眾參與」- 與群眾的對話


毛澤東 思想訓練裡頭談的「民眾參與」,其理論教會蔡國強思考「如何讓群眾參與藝術的方法論」,蔡國強作品中明顯的儀式意味以及如同西方評論說的「對群眾的掌握」,在他的工作室團隊,蔡國強成為一位擅長組織團隊的領導人物 - 再次強調他藝術作品中的群眾性。與群眾的對話儼然是蔡國強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一個因子,而他處理作品及人際應對的原則也運用了武術的理論「借力使力,緊了要繃,慢了要鬆,不急不慢才是功」,練武與毛澤東都是他養成教育中的一環,包括戲劇也是,他在劇團畫佈景的日子,任何時間發生任何事情皆再再深刻的影響著他,是偶然也是必然,蔡國強作品中的戲劇張力、群眾性、處理作品的思考辯證,他人生的經歷無一不是他靈感的泉源,這就是藝術家的其中一種力量,文化的傳遞,接受台灣教育的我,求學過程當然不可能去讀馬克斯,去受毛澤東統治的影響,更不可能了解與自己身處的國家相抗,歷史又相維繫的對岸國家,政治理論上,所賦予的正面與教育的意義,在大學教育中可能有碰觸到,但都是理論,蔡國強讓我用實例去了解,文化對人的個體與群體重要性,用藝術貼近我這位觀賞者、這位異國的社會大眾,讓我多少了解了一些他所身處的國家與文化,他傳達出來的不是個人在藝術上的成就,他的藝術包含了更多社會貢獻、文化傳遞的概念。


雅與俗」- 建設與破壞

蔡國強作品中的群眾參與性,他大膽地用「雅俗共賞」這四個「危險」的字來形容自己的特質,他嘲諷的說:「當代藝術的特點就是什麼都可以幹,幹什麼大家都不覺得危險了,但是做奧運是危險的,大家包括他自己都覺得危險」 - 蔡國強就覺得有意思了,這種性格中「明之故犯」的特質,與毛澤東「造反有理 不破不立」理論有著關連,本身的性格強烈的推著他的創作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他懂得思考、懂得辯證、懂得破壞,破壞他自己現處的安全與舒適的環境,或許對他而言不是舒適的,是世俗經驗評斷是舒適的,猶如他打從一開始就不上班的概念一樣,在日本後期的藝術家身份,整天做展覽、接受採訪,他居然覺得自己危險了!再度讓自己投入寂寞,投入與環境複雜與曖昧的關係!而他後來選擇美國的原因是:他們把你視為正常的藝術家,紐約可以讓任何人變成普通人 - 藝術家的地位受到平等的討論與評價,歐洲是不同的,歐洲是把他當作一位中國來的藝術家,像是在進行文化交流。蔡國強在藝術創作的方法也是,他一直想回到繪畫的本身,迎接繪畫本身的挑戰!以萬變應不變!蔡國強說:「我做作品時常把自己逼上絕路,我相信作品在絕處會逢生!」

這種建設與破壞力量與勇氣,我是佩服的,像是革命家一樣的貫徹自己的想法,他沒有畏懼太多,且有所擔當,像他的作品一樣,用宇宙的視野來思考問題,間接的稟除了東西方比較的框框,他思考的視野是廣的,執行力是透徹的,且屏除自己所面對的框架。



記錄一下!蔡國強在書中所提到的話:

✐  對自己妥協與不妥協

✐  要懂得點火,更要學會滅火,滅就是參與了控制

✐  「做到」比「想到」更重要

✐  事件的本身所構成的文本

✐  藝術與語言的關係 - 總是自己在徘徊

✐  但是出色的藝術家就是能自畫布上畫出一條嶄新的地平線,使後人擁有全新的空間去建造

✐  從策展人身上所學到很受用的觀念:「藝術家不能畏懼太多,要有所擔當,只要專業上需要,就大膽去做,最終,藝術才是最重要的」

✐  九十年代的策展人與現在年輕一輩的不同,他們就像優秀的政治家,知識淵博,吃飯時候總是滔滔不絕,分析世界歷史脈絡,洞察各個國家的問題,理想主義色彩強烈

✐  不說英語製造 情緒與思考上的餘裕

✐  不再有回的去的家鄉,因為它不可能不變的!

✐  「我需要有人跟我說話,我也需要有人可以約制我」


開到荼蘼網誌內相關文章連結:蔡國強【泡 美術館】http://yvonarts.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23.html#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